生产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芯片加工后的筛选工作
天津华信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内首条芯片原子钟生产线日前在滨海高新区落成投产。该条生产线可达到年产3万台的生产能力,其落成投产表明我国在芯片原子钟领域打破国外垄断,突破关键器件“卡脖子”问题,满足国内该技术产品在相关领域的迫切需求。
芯片原子钟属于电子信息技术中时间频率技术领域的核心基础器件,具有授时精准度高、功耗低、体积小等特点,适用于卫星导航授时、通信同步、水下探测等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在天津华信泰刚刚落成的生产线洁净间,记者看到了天津生产线生产的芯片原子钟,体积小巧,比家庭常用的小闹钟还要小。芯片原子钟是原子钟领域的新产品,由于它的出现,推动了海底勘探节点(OBN)的研制,海底石油勘探发生了革命性升级,实现了全水域、高效率、采集道数不受限、勘探成本大幅下降等诸多优点。
“传统的石油勘探一般采用线缆的方式,如果采用OBN海底勘探技术将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华信泰董事长梁小芃举例说,石油勘探的时候,可以在海底投放上万个以芯片原子钟作为核心器件的OBN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严格要求时间同步,1个月漂移不能超过1毫秒。利用以芯片原子钟作为核心器件的OBN节点勘探比传统操作更加方便,不仅成本低、精准度高,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勘探面积。
华信泰历时十年研制出了低功耗、高精度芯片原子钟产品。梁小芃表示:“这条生产线的投产不仅标志着我国长期被国外垄断的芯片原子钟‘卡脖子’技术实现了突破,更重要的是成功将技术产品实现了产业化。随着需求的不断扩大,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建设十万台,乃至百万台的生产线,同时加快产品的迭代升级,不断推出更优、更强、更先进的产品,在时频领域里做大做强。”
来源:天津日报、天津市人民政府网
5月17日,在北京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
参与本次试验的惠州执法队、惠州电信及中国电信研究院成员
中国移动凌云低空监管平台实时探测无人机飞行轨迹形成五角星画面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
5月17日,在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